追寻历史记忆 传承长征精神
为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和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,医学研究生部组织研究生骨干赴四川省开展“胸怀红军魂,重走长征路”活动,旨在加深理解习近平总书记“不忘初心、继续前进”重要讲话精神,深化“两学一做”教育。
在毛泽东同志诗句中曾经写到“更喜岷山千里雪,三军过后尽开颜”,千里岷山南北贯穿达500多公里,四川境内主要为岷山的中段和南段,是岷山的主体。就在这群山附近,红军遇到了长征以来最为艰难的道路:雪山和草地。实践团一行于7月12日正式踏上了“重走长征路”的历程:他们冒着强降雨和泥石流滑坡的危险,驱车9小时风尘仆仆赶赴长征第一站——雅安市石棉县,参观安顺场红军强渡大渡河纪念地。大半个世纪前,在军备落后,前有狼,后有虎的情形下,红军18名勇士冒着敌人的炮火强渡登岸,取得首战胜利的英勇故事,给全体成员带来了长征精神的洗礼。再对比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在此处的全军覆没,更是留给大家无限的思考和启发。随后,实践团来到第二站——甘孜藏族自治州泸定县,参观红军长征飞夺泸定桥遗址。站在摇晃的铁索桥上,望着桥下汹涌湍流的河水,同学们切实感受到了红军战士在桥面被毁掉的情况下不畏艰险、坚忍不拔地“飞夺泸定桥”。
13日一早,实践团驱车进入了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小金县境内,来到达维乡瞻仰红军达维会师纪念碑。达维会师地是当年红一方面军翻越第一座雪山——夹金山,并与红四方面军成功会师之地,标志着长征的阶段性胜利。实践团在小金县参观了集红色文化、藏文化及宗教文化于一体的猛固桥,以及奠定全国抗日运动的伟大战略目标基础的两河口会议遗址。傍晚,实践团成员们克服高原反应与刺骨的寒意,驱车翻越了海拔4114米的红军长征的第二座大雪山——梦笔山。
长征的脚步未曾停歇,“重走红军路”实践团亦马不停蹄,紧随其后。14日,实践团依次来到了阿坝州的马尔康县和红原县,并分别参观了马尔康红军长征纪念馆和海拔在4000米左右的高原沼泽草地,亲身体验了红军长征三过草地时寒冷与缺氧的双重恶劣环境。当天下午,实践团还参观了黑水县芦花会议遗址、黑水县革命烈士陵园等红色纪念地。至此,“重走红军路”行程告一段路。尽管部分同学途中因高原反应、气温骤降、严重晕车等出现身体不适,但最终都克服困难,坚持完成行程,真正得到了信念与意志的考验。
结束了三天“重走长征路”活动,实践团于15日从阿坝返回成都途中路过北川,顺道参观了汶川5.12特大地震纪念馆、北川老县城地震遗址、北川新城概貌,实践团全体成员心灵受到了极大震感,深切感受到大灾无情,人间有爱,在党和国家的带领下,灾区人民重新建设了美好家园。
此次“重走长征路”活动是我们探寻党史记忆、追寻长征精神的过程,使我们明白红军战士用什么力量走完两万五千里的路程,它是一次理想信念的寻根之旅,穿透迷雾的寻光之旅。大家一致认为,无论是我们今天的事业,还是未来的事业,都需要长征的精神,红军的精神,纷纷表示要从“红军不怕远征难,万水千山只等闲”的革命理想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壮丽史诗中,牢记初心,升华精神境界、激扬价值理想。要像红军战士们那样对理想和信念的执着,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终身。(文/苏敏,吴梦佳)